| | | | | |
已有0網(wǎng)友參與糾錯
程家川古民居
原本名不見經(jīng)傳的古老村落程家川,在旅游經(jīng)濟興起之時,抓住時機,逐步形成了觀光旅游、垂釣休閑、采摘娛樂、享農家風情、賞民俗文化為一體的綜合性旅游區(qū)。古老寧靜的小村落漸漸褪去保守、封閉的外衣,展示出其悠久的文化歷史內涵。由此,田園牧歌的日子一天天遠去,喧鬧充溢村頭巷尾,程家川開始了自己的現(xiàn)代轉型。
程家川位于彬縣城東豳谷之中,四面群山起伏,堆起谷中,為九龍搶珠之勢。涇河從村南迤儷而過。程家川中有程、田、鞏三大姓,歷史上因程姓來此較早,所以村名叫程家川。全村共有116戶人家,總人口509人。
2009年,為了改變程家川落后封閉的發(fā)展現(xiàn)狀,在縣委、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,香廟鄉(xiāng)搶抓全縣大力發(fā)展旅游產業(yè),打造“一線兩翼”旅游線路的歷史機遇,依托該村境內山水松柏等極其秀麗的自然風光和明清時期保存完整、規(guī)模宏大、特色鮮明、獨具風格的古民居建筑群大力開發(fā)建設自然風景區(qū)和民俗文化旅游村。如今,從山上驅車而下,不遠處的獨堆山猶如半顆圓珠,四周的良田環(huán)繞而至。經(jīng)過鐘、鼓樓,整體劃一的古民居悠然而現(xiàn),古民居南邊的清微道觀莊嚴肅穆,旁邊的潺潺的泉水嘩嘩而過,繞獨堆山向西南行走1500米,一個形如寶葫蘆的湖邊,戲水垂釣的人熙熙而樂。
鐘鼓樓
獨堆山—— 古有周老王斬龍脈成山的故事 今有登山觀光采摘的樂趣
先周的時候,周人認為豳地龍氣呈祥,氣勢非凡,把這里選為立國之處,名為豳國。到了周郝王的時候,有人報告說石龍窩到七星臺一帶,龍氣積聚,就問左將:“這是怎么回事?”左將回答說:“恐怕有圣人要出世了!敝芡趼犃诉@話,大吃一驚,豳地要是出了圣人,我這江山還坐得穩(wěn)么?風水先生說,要保江山永固,就必須斬斷龍脈。周王于是讓風水先生到處找龍脈,結果就到早飯頭村到龍高南村一帶的涇河河谷地帶找著了。就派豳地人牛大人在龍門斬龍脈。牛大人到了牛王嶺前,萬民求告,“風水寶嶺,是萬萬斬不得的!泵鎸︵l(xiāng)里鄉(xiāng)親的求告,牛大人心想,不斬龍脈,違了周王的圣旨,是死罪;斬了龍脈,又會傷了豳地的人脈,對不起家鄉(xiāng)人。在這萬般無奈的兩難選擇之中,牛大人選擇了吞金自殺。周王聽說后,又派了左將來斬龍脈。左將先在彬縣城北的七星臺上向上天禱告,并在七星臺埋了個鎮(zhèn)壓石。本來彬縣要出三斗六升芝麻數(shù)兒的官,結果經(jīng)左將這一鎮(zhèn),彬縣就很難出大官了。隨后,涇水被斬斷,成了“斷涇”,程家川的山梁被斬斷,成了“獨堆”,山梁斬斷的地方叫斬斷山。
良田環(huán)繞的獨堆山
如今,獨堆山獨具村中,氣勢雄偉。山上耕地500多畝,山頂部是一片開闊的平地,約70畝,因此又稱平頂山。獨堆山從上向下看,周圍有九座山梁相圍但不相連,獨堆山像一顆寶珠坐落在中間,當?shù)厝税堰@里的地形形象的稱為“九龍戲珠”。今年春季,香廟鄉(xiāng)黨委、政府投資15萬元,動員全鄉(xiāng)群眾在獨堆山上勞7300人次,栽植核桃、杏、栗子、櫻桃等17500株,并在鹼邊規(guī)劃設計栽植側柏5000株,建成獨堆山觀光采摘園,三年后將全部掛果,游客即可登山觀光采摘。
古民居——彰顯明清特色的建筑群
程家川自古以來民風淳厚,有公劉遺風,好稼穡,尚文。自村落建立開始,程家川的居民自耕自足,遠離戰(zhàn)火,過著勝似“桃花源”般的生活。明清時期,該村因種植罌粟而富甲一方,很多鄉(xiāng)紳建造了北方獨特的磚木結構的四合院,很多人家的門樓的門額上,都有“耕讀傳家”“謙受益”或類似的家訓。過年的時候敬奉祖先,同時也敬“天地君親師”。
程家川古民居門額及傳統(tǒng)的四合院
程家川村現(xiàn)保存清嘉慶至光緒年間建造的古民居19院32戶210間,其中正房96間,廈房114間。這些古民居為傳統(tǒng)的四合院,部分是二進院子,三排房屋,兩邊建有廂廈。房屋為木框架結構,中間大梁雕刻精美,檁梁升拱齊全。宅院結構嚴謹,布局方正,一般呈封閉結構,有高大圍墻隔離,以四合院為單元,院院相連,沿中軸左右展開,形成了龐大的建筑群。
程家川古民居內部擺設
建國以后,由于程家川村遠離城鎮(zhèn),交通不便,該村經(jīng)濟發(fā)展十分緩慢,群眾生活非常貧困。祖先留下的明清古民居因無力修繕,屋頂危漏,墻體坍塌,個別房體傾斜。為了確保群眾生命財產安全、保護歷史文化遺產、開發(fā)建設旅游產業(yè),縣委、縣政府2009年7月份開始對這些古民居進行恢復改造;謴透脑煸诒3衷薪Y構不變的基礎上,加固、校正房體,更換腐朽木料,安裝古式木格雕花門窗,加做房脊、獸、吻、貓頭、筒瓦、滴水等,使其重現(xiàn)古代建筑風格。2010年4月份完成所有的改造任務。同時,經(jīng)過對村內環(huán)境衛(wèi)生的大力整治,修筑排水溝,擴寬主街道,徹底改變了該村破舊的面貌,古老的程家川終于煥發(fā)出青春的氣息,吸引了不少游客。
現(xiàn)今,程家川群眾也相繼在古民居內開辦農家樂,相繼的增加棋牌等娛樂設施,為增加農民收入,建設民俗文化旅游村奠定了堅實的基礎。
清微觀——善男信女的精神寄托
清微觀建于金代,是程家川迄今保存的最古老的建筑,距今約有870多年,明萬歷13年3月進行了重修,俗名老君庵。觀內供奉太上老君坐像,每逢重大祭祀活動,程家川遠近的善男信女就會絡繹不絕來此,或祈求家人平安,或祈求風調雨順。據(jù)專家考證,程家川在民國以前曾有大小道觀、廟宇十余座,這就足以見證這座古村落當時的繁華。
維修后的清微觀
清微觀屬建筑群,座北向南,主體建筑按南北軸線排列。主體建筑有老君庵、前殿。前殿2002年夏坍塌。老君庵為硬山頂,殿脊有避雷針裝置。房屋為抬梁式結構。面闊三間,進深兩間。屋面瓦件為布筒板瓦、貓頭瓦當。前檐有斗拱,斗拱形式為一斗三升。明間的補間斗拱為三朵,次間為二朵。殿內有壁畫殘跡,內容不詳。前檐明間有四扇格扇門,次間為格子窗。老君殿雖經(jīng)近千年洪水浸刷,整個院子淤泥淤積2米多高,但殿體始終未移位、下陷、裂縫。只是屋頂危漏,部分木椽腐朽。
為了保護文物,弘揚古豳文化,開發(fā)旅游產業(yè),縣、鄉(xiāng)政府投資50多萬元,今年2月份動工維修老君殿,重建前殿。前殿仿老君殿建筑風格,共3間正房,2間耳房。同時,重建仿古圍墻120米,古磚鋪院60平方米,現(xiàn)已基本完成維修任務。
寶瓶湖——因動人的神話傳說而更美麗
寶瓶湖位于程家川村中心以南1.5公里處的蘆葦壕。因美麗的老君投瓶傳說而得名。相傳周老王派左將斬斷龍門,涇河水改道。涇河河神不甘心,常發(fā)洪水淹沒村莊農田,百姓苦不堪言。一天,太上老君經(jīng)過此地遇到發(fā)洪水,于是將自己藏丹的寶葫蘆隨手一擲,盡收洪水。寶葫蘆落地之處形成土壕。以后洪水發(fā)至土壕處不再向前,聚集成湖。
寶瓶湖垂釣之樂
2009年在程家川自然風景區(qū)開發(fā)建設中,為了豐富景點內容,有效利用村內長年流水資源,縣、鄉(xiāng)政府投資90多萬元,在太上老君寶葫蘆落地之處修建了寶瓶湖,名為“寶瓶”,意為保佑平安。寶瓶湖總占地12畝,湖面占地9畝,呈葫蘆形,兩邊大中間小。湖深2.4米,蓄水1萬多方。寶瓶湖主要供游客休閑垂釣,F(xiàn)投放成魚和魚苗3000多公斤,長勢良好。今年將規(guī)劃建設水上娛樂設施、停車場、廣場、休閑亭、管理辦公室、公廁等基礎配套設施。并鼓勵群眾開辦燒烤園,增加娛樂項目,增加農民收入。
一山、一水、一湖、一道觀,加上古色古香的民居建筑,既能感受到流水之樂,又能體驗采摘之趣;既能感受古民居的獨特,又有垂釣之樂……這些獨特的景像已不是現(xiàn)代人的夢想,程家川自然風景區(qū)正以自己獨特的景色和民俗文化充斥著現(xiàn)代都市人的動感神經(jīng)。